时间:2012-05-30 16:39:06
2011年,受美欧债务危机及国内加息、通胀等因素影响,全国保险业增速大幅下滑,而深圳保险业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,依然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。
一、总体发展
(一)机构人员
2011年,新增保险法人机构2家,经营主体9家,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5家。截至2011年底,全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15家,经营主体61家。其中,中资公司60家,较上年增加11家,外资公司16家。外资机构代表处4家,较上年减少5家。另外,全市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131家,其中专业代理公司59家,经纪公司39家,公估公司33家;非法人分支机构共39家。全市共有保险从业人员5.3万人,同比增长6.9%,其中营销员3.9万人,同比增长6.0%。
(二)保费收入
按照执行会计准则2号解释后的新口径统计,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59.90亿元,同比增长20.98%。其中,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39.80亿元,同比增长15.95%;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90.53亿元,同比增长23.99%;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9.92亿元,同比增长29.92%;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9.66亿元,同比增长21.77%。
从公司类型看,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44.02亿元,同比增长16.11%;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15.88亿元,同比增长24.45%。
从中外资公司看,中资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37.74亿元,同比增长22.40%;外资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2.16亿元,同比增长2.79%。
按照执行会计准则2号解释前的老口径统计,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13.91亿元,同比增长14.50%。
?
(三)赔付支出
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85.77亿元,同比增长18.65%。其中,财产保险赔款支出57.50亿元,同比增长8.66%;寿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15.69亿元,同比增长45.36%;健康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10.20亿元,同比增长62.88%;意外险业务赔款支出2.37亿元,同比增长2.74%。(四)利润情况
2011年末,全市保险公司税前利润-3.03亿元,同比增长41.4%,其中,产险公司实现税前利润8.00亿元,同比增长17.7%。
(五)资产状况
2011年末,全市保险公司(不含法人机构)资产合计1016.22亿元,较年初增加270.80亿元,增长36.3%。
二、市场运行特点[1]
(一)业务发展领先全国。总体增速较全国水平高10.5个百分点,在全国36个监管辖区中排名第4,尤其寿险市场更是一枝独秀,增速较全国水平高17.6个百分点,在全国排名第3,仅次于西藏、厦门。总体规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四位。
(二)结构继续优化。产险市场,非车险占比34.7%,同比提高3.0个百分点,高于全国水平8.0个百分点,结构更加合理;非车险增速超过车险增速,特殊风险、家财险等险种快速增长。寿险市场,新单折标率、新单期交占比分别为39.04%、39.91%,同比分别提高3.97、2.11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分别高4.82、12.35个百分点。新单期交中10年期及以上期交占比达47.44%,同比提高1.27个百分点,其中,银邮业务新单期交占比达25.11%,同比提高4.45个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高12.36个百分点,寿险业务的内涵价值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。渠道结构上,个人代理、银邮及公司占比分别为49.72%、41.94%,电销、网销、员工制业务员销售等直销渠道蓬勃发展,业务同比增长达112.83%,成为寿险业务新的增长点。
(三)经营效益持续提升。产险市场实现承保利润7.54亿元,同比增长16.21%。承保利润率7.33%,同比提高0.13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高2.59个百分点,处于近六年来最好水平。13个主要险种中8个实现盈利,3个减亏;半数以上的公司实现盈利。
(四)保险中心地位进一步突出。2011年新增了2家法人机构和9家经营主体,新增机构数量在历史上是空前的。法人机构总资产超过1.2万亿,占全国五分之一强,深圳保险机构数量和总资产均居全国前3。深圳专业中介机构总资产达15.9亿元,位居全国第3。
(五)保险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。2011年深圳保险业共提供各类风险保障14万亿元,支付赔款和给付86亿元,同比增长19%。出口信用保险为深圳本地企业提供了202亿美元的风险保障,渗透率为14.9%,支付企业赔款1994万美元,同比增长118.6%,实现追偿收入1014万美元,帮助企业实现贸易险项下融资金额约19亿美元,有力支持了深圳出口贸易的发展。
三、产险市场
(一)保费收入
2011年,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44.02亿元,在全国列第11位。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6.11%,低于全国水平2.6个百分点,在全国列第28位。从增速的走势看,年初在车险、特殊风险、信用险的拉动下深圳增速少见的超过全国水平,但随后逐渐下降并低于全国水平,回归常态。从月度走势看,年初、年末是保费收入的高点,而1月、3月的同比增速为全年的两个高点,均超过25%。
(二)险种结构
2011年,车险同比增长11.00%,非车险同比增长27.14%。其中,特殊风险、家财险高速增长,增速分别达163.36%、87.74%,意外险、企财险、责任险、信用险等保持较快增长,增速均超过20%。车险仍为第一大险种,其次为企财险、信用险。非车险占财险公司保费比重为34.70%,较上年提高3.0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高8.0个百分点。
2011年深圳产险公司各险种发展情况
险种 |
保费收入 (亿元) |
同比 |
占比 |
占比变化(%) |
车险 |
94.05 |
11.00% |
65.30% |
-3.01% |
企财险 |
12.82 |
24.39% |
8.90% |
0.59% |
家财险 |
0.26 |
87.74% |
0.18% |
0.07% |
工程险 |
3.39 |
-0.73% |
2.36% |
-0.40% |
责任险 |
5.62 |
21.61% |
3.90% |
0.18% |
信用险 |
11.32 |
20.03% |
7.86% |
0.26% |
保证险 |
0.14 |
15.25% |
0.10% |
0.00% |
船舶险 |
1.30 |
-13.04% |
0.90% |
-0.30% |
货运险 |
4.15 |
12.60% |
2.88% |
-0.09% |
特殊风险 |
6.66 |
163.36% |
4.62% |
2.58% |
农业险 |
0.01 |
15.84% |
0.01% |
0.00% |
健康险 |
0.91 |
4.00% |
0.63% |
-0.07% |
意外险 |
3.32 |
27.79% |
2.30% |
0.21% |
其他险 |
0.09 |
-1.83% |
0.06% |
-0.01% |
(三)承保利润
2011年,产险公司实现承保利润7.54亿元,同比增长16.21%。承保利润率7.33%,同比提高0.13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高2.59个百分点。从险种看,工程险、信用险继续亏损,特殊风险、健康险、意外险减亏,其余险种实现盈利。车险、责任险、保证保险贡献的利润居前三,其中车险实现承保利润7.63亿元,同比增长22.17%。从公司来看,15家公司实现盈利,平安、人保、太保贡献的利润居前三,合计贡献利润7.40亿元。
(四)赔款支出
2011年,产险公司累计赔款支出59.27亿元,同比增长8.54%。其中,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57.50亿元,同比增长8.66%;意健险业务赔款支出1.77亿元,同比增长4.69%。车险赔款支出44.71亿元,占产险公司赔款支出的75.4%,同比增长18.73%,责任险、保证保险等险种赔款支出同比分别增长42.17%、26.13%。从月度赔款支出情况看,2月、12月分别为月度赔款支出的低谷和高峰,2月、5月分别为月度赔款支出增幅的低点和高点。
(五)监管指标
2011年,产险公司应收保费率同比上升1.5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高2.3个百分点,风险有所增加。综合赔付率、业务及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提高0.8、1.1个百分点,但较全国水平分别低3.7、2.3个百分点,公司内控尚好。市场手续费率同比下降1.0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高1.8个百分点,手续费管控和数据真实性进一步改善。
2011年深圳产险市场主要监管指标执行情况
|
应收保费率 |
综合赔付率 |
业务及管理费用率 |
手续费率 |
2011年 |
5.16% |
57.55% |
21.66% |
10.03% |
2010年 |
3.70% |
56.71% |
20.61% |
11.04% |
全国 |
2.91% |
61.22% |
23.99% |
8.26% |
(六)市场集中度
2011年,平安、人保、太保市场份额位居前三,份额合计达69.52%,较上年上升1.66个百分点,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。其中,平安、人保的市场份额同比分别上升1.05、1.25个百分点,而太保下降0.64个百分点。在大公司市场份额扩张的同时,一些中小公司生存更加艰难,如永诚、安诚等保费收入同比下降近三成。
四、寿险市场
(一)保费收入
2011年,寿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69.89亿元[2],在全国列第16位。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.66%,较全国水平高8.5个百分点,在全国列第6位。从增速走势看,在开门红的推动下,年初呈现近70%的高速增长,随后一路回落,年底由于9亿多元的团体大单(一年期万能产品)到期后未能如期投保,导致增速大幅下滑。从月度保费看,1月、2月为高点,7月、10月为低点,保费收入呈现明显的季度缩减趋势。
(二)险种结构
2011年,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.91%,其中分红险同比增长26.80%;意外险、健康险同比分别增长13.87%、23.94%。在险种结构上,明显呈现投资型产品占比下降,保障型产品占比上升的特征。其中,分红险占比同比上升6.3个百分点,万能险、投连险占比同比分别下降4.4、1.8个百分点。相比全国,深圳分红险占比低8.2个百分点,万能险占比高6.6个百分点,深圳市场的理财需求较为旺盛。
2011年深圳寿险公司各险种发展情况
险种 |
保费收入 |
同比增长% |
占比 |
占比同比变化 |
1.寿险 |
244.51 |
12.91% |
90.60% |
-0.59% |
??? 其中:普通型产品 |
20.55 |
7.21% |
7.61% |
-0.64% |
???????? 分红型产品 |
170.39 |
26.80% |
63.13% |
6.29% |
???????? 投连产品 |
7.58 |
-29.13% |
2.81% |
-1.84% |
???????? 万能产品 |
45.99 |
-9.65% |
17.04% |
-4.41% |
2.意外伤害险 |
6.07 |
13.87% |
2.25% |
0.00% |
3.健康险 |
19.31 |
23.94% |
7.15% |
0.59% |
(三)渠道结构
2011年,公司直销业务快速增长,增速达43.81%,成为拉动寿险增长的主要动力;个人代理业务保持平稳增长;在全国银邮业务下滑的形势下,深圳银邮业务仍略有增长。从渠道结构上看,公司直销渠道占比同比上升2.2个百分点,银邮渠道占比同比下降3.8个百分点,个人代理渠道占比基本稳定。与全国相比,一方面突出了深圳个人代理渠道的优势,占比较全国水平高2.8个百分点,另一方面体现了深圳寿险公司摆脱主要依赖银行等销售渠道的掣肘,大力挖掘自身优势,开展多元化渠道经营,公司直销渠道占比较全国水平高3.6个百分点,银邮渠道占比较全国水平低6.6个百分点。
2011年深圳寿险公司主要渠道发展情况
|
公司直销业务 |
个人代理业务 |
银行邮政代理业务 |
||||||
|
保费收入 |
同比 |
占比 |
保费收入 |
同比 |
占比 |
保费收入 |
同比 |
占比 |
2011年 |
28.79 |
43.81% |
10.66% |
131.10 |
16.83% |
48.57% |
103.28 |
3.30% |
38.27% |
2010年 |
|
|
8.43% |
|
|
47.26% |
|
|
42.11% |
全国 |
781.88 |
4.33% |
7.08% |
5054.35 |
17.14% |
45.78% |
4957.58 |
-5.49% |
44.91% |
(四)期交结构
2011年,寿险公司实现标准保费54.31亿元,同比增长8.61%,增速全国列第5,较全国水平高9个百分点。新单保费收入143.52亿元,同比下降3.16%,占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53.21%;续期保费收入126.27亿元,同比增长41.64%。新单折标率、新单期交占比分别为38.18%、35.32%,同比分别提高3.1、4.9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分别高4.8、8.5个百分点。新单期交中10年期及以上期交占比达47.45%,同比提高1.3个百分点,其中,银邮业务新单期交占比达22.18%,同比提高7.4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高10.4个百分点,寿险业务的内涵价值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。
(五)赔付支出
2011年,寿险公司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29.14亿元,同比增长50.70%。其中,赔款支出4.56亿元,同比增长14.95%;死伤医疗给付3.01亿元,同比增长21.14%;满期给付15.61亿元,同比增长72.01%;年金给付5.96亿元,同比增长56.41%。满期给付占比最大,达53.6%。从月度赔付支出看,6月为全年支出的高峰,也是同比增长最快的月份;2月的支出最低,12月的支出增幅最小。
(六)退保金
2011年,寿险公司累计退保金52.20亿元,同比增长99.41%,退保率为5.45%,较上年同期上升2.01个百分点,较全国水平高1.5个百分点。退保险种主要来自万能险和分红险,其占比分别为41.84%、34.90%。受经济下行、加息、资本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,万能、分红、传统寿险的退保金大幅增长,同比增长分别为273.6%、61.2%、58.2%。
(七)市场集中度
2011年,平安寿、国寿、泰康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,份额合计达62.52%,较上年上升0.32个百分点,市场集中度略有提高。其中,平安寿、泰康的市场份额同比分别上升2.45、2.71个百分点,国寿市场份额下降4.84个百分点。各公司分化不均,前三家中,泰康、平安寿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.38%、22.78%,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,而国寿股份业务同比下降11.43%;市场份额前十的公司中,7家正增长,3家负增长;其余公司中,除在2011年新成立的公司外,业务正、负增长的公司个数各占一半,海康人寿增速最高为292.69%,中意最低为-24.22%。
五、中介市场
(一)市场主体
1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
截至2011年底,经批准设立的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131家,其中专业代理公司59家,经纪公司39家,公估公司33家;非法人分支机构共39家(含22家异地驻深分支机构),其中专业代理、经纪、公估的分支机构分别为16家、12家和11家。2011年,深圳共公告注销24家法人机构。
2、保险兼业代理机构
截至2011年底,深圳共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2110家。按所属行业类型划分,共有银邮类1356家、车商类212家、交通运输类79家和其他类(包括旅行社、货运公司和汽车修理厂等)463家。
3、保险营销员
截至2011年底,深圳共有保险营销员3.87万人,同比增长6.03%。其中寿险营销员3.74万人,产险营销员0.13万人。
(二)业务发展
1、保险专业代理业务
2011年,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1.48亿元,同比增长11.24%。其中,产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0.15亿元,同比增长5.40%,占比47.25%;人身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1.33亿元,同比增长17.27%,占比52.75%。代理的产险业务中,车险业务占比31.42%,同比下降5.66个百分点;代理的人身险业务中,分红寿险占比43.62%,同比提高4.47个百分点。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共实现代理佣金7.06亿元,同比增长18.86%;其中,产险业务实现代理佣金1.92亿元,同比增长23.08%;人身险业务实现代理佣金5.14亿元,同比增长17.35%。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净利润为1819.40万元,同比增长1487.75%。
2、保险经纪业务
2011年,保险经纪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8.76亿元,同比增长40.00%。经纪机构各类险种保费收入中,仍以产险业务为主,共实现保费18.02亿元,占经纪机构全部保费收入的96.09%。在产险业务中,以企业财产险、机动车辆险、船舶险和工程险所占比重较大,占比分别为29.00%、15.78%、20.93%和8.67%。另外,人身险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分别实现保费6388.38万元和928.25万元,占经纪机构全部保费收入的3.41%和0.50%。保险经纪机构共实现业务收入2.84亿元,同比增长29.29%。其中产险经纪业务收入2.44亿元,占86.07%;人身险经纪业务收入1157.87万元,占4.08%;再保险经纪业务收入为118.57万元,占0.42%;咨询业务类收入2674.92万元,占9.43%。保险经纪机构实现净利润1332.63万元,同比增加了2356.03万元。
3、保险公估业务
2011年,保险公估机构实现营业收入(含公估服务费收入和其他收入)5.36亿元,同比增长6.35%。其中,公估服务费收入共5.06亿元,通过车险业务、企财险业务实现的公估服务费收入占比分别为64.62%、17.70%。保险公估机构实现净利润为2714.24万元,同比减少29.85%。
4、保险兼业代理业务
2011年,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30.65亿元,同比增长10.92%。其中,银邮类兼业代理实现保费收入83.20亿元,占比63.68%;车商类实现保费收入26.38亿元,占比20.19%;交通运输类实现保费收入2408.62万元,占比0.18%。全市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代理佣金11.39亿元,同比增长46.78%。
5、保险营销员代理业务
2011年,深圳保险营销员共实现保费收入122.78亿元,同比减少10.68%;共实现代理佣金15.75亿元,同比减少8.60%。其中,产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10.98亿元,同比减少19.80%;实现代理佣金1.96亿元,同比减少8.41%。寿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111.79亿元,同比减少9.68%;实现代理佣金13.79亿元,同比减少8.63%。
(三)资产状况
2011年底,深圳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资产总额为15.94亿元,同比增长16.61%。其中,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资产总额3.19亿元,同比增长18.59%;保险经纪机构资产总额7.70亿元,同比增长28.76%;保险公估机构资产总额5.05亿元,同比增长1.00%。